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书香政协 > 饶信文化 >

“辛词十分好,七分写上饶”——上饶,辛弃疾的人生归处

上饶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5-28 16:07  文章来源:本站

文/杨立坤
辛弃疾虽然出生在山东济南,但上饶是他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他在南宋生活的45年中,前18年随任而居,后27年在上饶安家,并终老铅山县,墓葬阳原山。辛弃疾的词作70%以上是在上饶完成的,入选中小学语文课本的11首稼轩词中,有6首写于上饶,包括《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辛弃疾词句,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2016年6月6日,在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讲到,中国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句名句,叫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意思是天下的大江大河千回百转,历经多少曲折,最终都会奔流到海;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卧占湖山,楼横百尺,诗成千首,名传万年”是辛弃疾在上饶的真实写照,更是留给上饶的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可以说,静退上饶的20多年,辛弃疾完成了从“政界强人”到“一代词宗”的华丽转身。作为官员的辛弃疾,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被大浪淘尽,作为伟大词人的辛弃疾,不但一直与历史同在,还必将始终与未来同往。从这个意义上说,辛弃疾在上饶的20多年,实际上是他生命的百年、千年、万年。在上饶,辛弃疾留下了读不尽的诗和远方……
带湖唱和。辛弃疾南归后,最初定居于上饶带湖,在此修建了带湖新居,并成为当地文人雅士的聚集地。他与曾任吏部尚书的韩元吉、理学家朱熹、官员汤朝美等文人雅士频繁唱和,形成“带湖雅集”,使上饶成为南宋词坛的重要中心,推动了上饶的文化繁荣。代表词作《水调歌头·盟鸥》被认为是“辛弃疾上饶词的开坛之作”,其中“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描绘了带湖的秀丽风光。【带湖新居遗址位于天骄家园以南、北门村以北、茶圣路与龙牙亭路交界处附近,“旷土其纵千有二百三十尺,其横八百有三十尺”,“三面傅城,前枕澄湖如宝带……”(洪迈《稼轩记》),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当年规划有序,错落有致,繁花似锦,美丽如画,有典型的江南风景,“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虽在城邑阛阓之中,独出车马嚣尘之外”(辛弃疾《新居上梁文》),真正是一处闹中取静的佳所】。
鹅湖之会。1188年冬,辛弃疾与好友陈亮(字同甫、同父)在铅山鹅湖相会,史称“鹅湖之会”。两人纵论天下大势,“鹅湖同憩,瓢泉共酌”了十日之久,慷慨激昂,长歌相答,为词坛留下了六首光辉壮烈的词章,成为辛派词人创作的浓墨重彩之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龙共虎,应声裂”“看买犁、卖剑平家铁,壮士泪,肺肝裂。”面对山河破碎、久靡不振的局面,两人志补苍天、矢志不渝的悲壮之情溢于言表。800多年过去了,这些词章仍铮铮作响,每回诵读都荡气回肠,令人热血沸腾。
瓢泉挑灯。瓢泉,作为辛弃疾的最终归宿,映下了词人仰天长啸的凛凛风貌,诞生了辛词中大量的名篇佳作。公元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铅山瓢泉。在这里,辛弃疾创建书院、广置田产、苦心经营,不仅“挑灯看剑”也“挑灯看书”,耽酒吟诗,好不快活;在这里,辛弃疾以“瓢泉”自比,表达了对颜回“一瓢自乐”的道德人格的仰慕,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以及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道德坚守的心境。
黄沙夜行。“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在上饶期间,至少创办了两所书院以教授文章之学:位于铅山的期思书堂和位于广信的黄沙书院。他曾经频繁来回于由瓢泉经上泸到黄沙、最后终于铁山西岩的这条乡道上,《独游西岩》等许多词作都是夜归黄沙书院途中所得,其中以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最为著名。
博山独宿。广丰博山,在信州城东不足三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有九龙戏珠、伏虎长啸、浴龙池、笔架山、梵王峰、禅那窟等景观,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风景绝佳。辛弃疾爱探幽揽胜、喜林泉奇石。博山成了他在上饶居住期间,以信州带湖为圆心作短途旅行的最佳选择。辛弃疾在博山疗愈了创伤,舒散了闲愁,教授了辞章,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留下数十首博山词。其中,《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就深刻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存亡的深切忧虑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灵山筑庐。上饶,多佳山水。《江西通志》称:“江南山水冠天下,而上饶冠江南。鹅湖、博山、龟峰、怀玉号称形胜,而灵山尤秀绝。”灵山“高千有余丈,绵亘数百里”,有七十二峰。辛弃疾退居带湖期间,曾经在灵山建造居室齐菴,并作《归朝欢·山下千林花太俗》《沁园春·灵山齐菴赋》等词。词中用太史公司马迁文章雄深雅健的风格,来刻画灵山深邃宏伟的气度,可谓出神入化。在作者心中,灵山结庐,美妙无穷,并油然而生一种在此长居的意愿。
八百年风云流转,带湖烟雨依旧,瓢泉稻香如昔。辛弃疾的一生是丰满传奇的一生,他在上饶的岁月,是英雄的蛰伏,更是诗魂的绽放。他以词为史,写尽热血与苍凉;以田为砚,绘就田园与家国。八百八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能够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热血豪情、坚毅果敢。愿他的词章永励后人,愿他的精神长照信江,愿辛弃疾成为上饶“诗和远方”的最佳代言人。
 

    [ 责任编辑:上饶市政协 ]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饶市委员会办公室
    Copyright 2009-现在 SRZX.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8138号-2